
在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里,“道地”一词常被提及,它通常意味着药材生长的地域正宗,但有些养生之物,其生长环境的影响远不止于地域,就连周遭的一草一木,都可能对其品质与功效产生深远影响。
比如有一种神奇的植物,它不生根于土,却依附于树而生,被誉为“汲取桑树之精气,应运而生”,拥有滋肝肾、强筋骨、祛风湿、滋养血脉于无形之中的非凡功效。

这便是桑寄生,从字面上即可理解,它是一种寄生在桑树上的植物。然而,桑寄生的生长并非仅限于桑树,它还能在槐树、花椒树、梧桐树、吴茱萸树等多种树木上繁衍生息。不过,桑寄生的养生功效,却因其寄生的植物不同而有所差异,甚至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,也会附带一定的毒性。因此,在养生应用中,我们需严格选用生于桑树之上的桑寄生。
早在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,便已有桑寄生的使用记载,且被列为“上品”,认为其主要功效在于“主腰之痛,充肌肤,坚发齿,长眉须”。
随着岁月的流转,到了宋朝,一本名为《日华子本草》的医书,进一步确定了桑寄生“助筋骨、益血脉”的理论,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。时至今日,桑寄生仍是补肝肾、强筋骨、除风湿、养血脉的常用养生佳品。

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中更是赞誉它“能滋养血脉于空虚之地”,足见其滋养之力之强。就养生而言,桑寄生的主要益处与搭配应用,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探究。
一、桑寄生用以养生,可强筋骨、祛风湿。
桑寄生在五味中兼具“苦”与“甘”之特性,于四气中属“平”,既不偏寒也不偏热。其养生特点在于“其力平和,补而不滞”,既能养血,又能滋养肝肾,强壮筋骨。此外,它还拥有较强的祛风除湿之力,能舒筋活络,利关节,尤其适合肝肾不足,筋骨受风寒湿邪侵袭的亚健康人群。

在桑寄生的养生应用中,最为著名的当属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记载的“独活寄生”方,即以独活、杜仲、牛膝加上桑寄生为主药,此方主要针对腰膝筋骨的风湿亚健康。
现代许多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减而来,如取桑寄生、独活、秦艽、当归各10克,同样适用于祛除腰膝的风寒湿邪。若以桑寄生配伍威灵仙、猪骨或羊骨,则适合于上肢的风寒湿邪;若脚上筋骨湿邪偏重,可用桑寄生配伍薏苡仁、木瓜、苍术。

二、桑寄生用以养生,可滋肝肾、养精血。
通常所说的风湿,在中医传统文化中被称为“痹”。痹症日久,易伤及精血,累及肝肾。若精血不足或肝肾不充,也易出现关节之痹。因此,针对肌肉关节的痹症,不仅需要祛除风寒湿邪,还需充盛精血,滋养肝肾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桑寄生被誉为“汲取桑树之精气而生”,既能祛除气血、肌肉、筋骨中的风寒湿邪,又能益血滋养肝肾。在祛风益血方面,桑寄生尤为常用,对精血不足、肝肾不充的关节之痹尤为适宜。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,肝肾不足,腰膝、筋骨不壮之人,更宜用之。常用的方法是将桑寄生与杜仲、续断、怀牛膝配伍使用,若以酒为引,则效果更佳。
桑寄生的养生益处虽多,但主要围绕“肝肾”二字展开。然而,如前文所述,桑寄生是一种寄生植物,其养生功效与优劣主要取决于其生长的宿主。若桑寄生生长在除桑树外的其他植物上,则不适合文中所述的用法。尤其是长在巴豆、乌臼、红花夹竹桃等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,切不可用以养生,因为这些桑寄生会带有毒性。

再者,根据桑寄生的特点,阴虚火旺之人不宜使用。桑寄生祛除外邪之力有余,但滋养之力略有不足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一般不会单独使用桑寄生,而是会搭配其他适当的养益之物。在各种搭配中,常用的剂量是以10至30克为宜。
桑寄生这种植物颇为特别,许多养生之物是按照生长的地区划分“道地”,而桑寄生的养益之功与优劣,则主要看其生长的宿主。
淘配网-配资论坛网-低息配资开户-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